4月25日-6月6日,金融城“后疫情期零售業(yè)務的線上突圍與風險防控”系列課程上線。課程邀請商業(yè)銀行、金融科技公司高管和實戰(zhàn)派專家,采取“直播+答疑”的方式授課。

5月31日,在金融城的直播間,百融云創(chuàng)CEO張韶峰以《疫情下運用金融科技提升貸后管理效率》為題,結合實戰(zhàn)詳述了智能化、線上化的貸后管理系統(tǒng)構建及應用,厘清了信用科技如何助力風險識別與防范,闡釋了存量客戶的風險排查和價值挖掘,并解析了貸后資產質量的監(jiān)控與催收效率提升。

疫情對于銀行零售業(yè)務的影響

從市場數據來看,疫情之下,RMBS(住房抵押貸款ABS)、個人汽車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細分為信用卡分期和一般消費貸款)逾期1-30天占比明顯上升,且均出于歷史高位,環(huán)比增長分別為78%,32%,72%和103%。四類貸款產品逾期借款人還款的意愿和能力都在降低,且各資產類型的年化早償率自今年1月份開始一直在持續(xù)下降,且已處于歷史低位。

通過分析百融大數據,銀行受到疫情沖擊大于非銀機構。從2019年與2020年春節(jié)前后三周的銀行客群與非銀客群的調用量對比來看,2020年春節(jié)前后,銀行客群調用量受到疫情的沖擊明顯大于非銀客群,期間調用量谷值較往年下沉幅度擴大15個百分點,同時節(jié)后恢復速度明顯變慢,恢復程度較去年同期落后近50個百分點。

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總結出銀行現階段面臨的4大具體風險:欺詐風險和信用風險上升,存量客戶管理壓力大以及貸后管理壓力大。

風控策略應對方案

面對銀行客群欺詐風險、信用風險上升的現狀,百融針對性地設計了“反欺詐規(guī)則-反欺詐評分-信用評分-額度和利率評分”的漏斗式篩選策略,整體策略上線后,可實現人工審批率和通過壞賬率的“雙降”。

除了助力欺詐和信用風險識別與防范,信用科技也紓困疫情下的小微企業(yè)。受到疫情沖擊,全國中小微企業(yè)月度營業(yè)額在今年1-3月分別同比下降39%、67%、59%。從行業(yè)角度來看,受疫情沖擊影響最大的兩個行業(yè)分別是教育業(yè)、住宿和餐飲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