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胡穎君


“萬元日息最低2.5”“每天只要還xx元”“年化利率xx起”......


過去幾年來,類似的借貸平臺廣告話術屢見不鮮,這類宣傳通過只展示較低的日利率或月利率,或每期支付的利息或費用,制造出“利率幻覺”,而實際利率卻遠高于宣傳利率。


為整治互聯網借貸亂象,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央行于3月31日發(fā)布第3號文,要求所有貸款產品均應明示貸款年化利率,并鼓勵民間借貸參照公告執(zhí)行。


距離3號文出臺已近二十天,持牌消費金融機構整改情況如何?


界面新聞記者實測發(fā)現,不少機構仍未落實整改要求,并未在APP頁面展示年化利率,而是需要通過層層身份認證、在線審批、資質審核通過后才能看到真實利率。此外,在利率下行的行業(yè)大背景下,部分持牌機構仍緊貼36%紅線進行放貸;還有部分機構除了收取利息、逾期罰息外,還收取高額手續(xù)費,涉嫌變相收取“砍頭息”。


一、多家持牌機構仍未明碼標價


央行3號文件中明確指出,所有從事貸款業(yè)務的機構,在網站、移動端應用程序、宣傳海報等渠道進行營銷時,應當以明顯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簽訂貸款合同時載明,也可根據需要同時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應比年化利率更明顯。


界面新聞記者發(fā)現,部分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整改情況較好。例如平安消費金融在其app主頁便主動展示了貸款日利率以及年利率區(qū)間,日利率0.039%-0.066%,對應年化利率為14%-24%。而中銀消費金融app內幾款現金貸產品均明示了貸款區(qū)間,如新易貸—好客貸年化利率為9.125%-23.725%,新易貸—薪享貸年化利率在11.5%—20%之間。


不過,亦有部分機構尚未做到“明碼標價”。例如,招聯金融、海爾消費金融、中原消費金融等機構則未在app主頁明示貸款利率區(qū)間,而是需要完成身份認證、在線審批且獲得貸款額度之后,才能看到真實利率。


這一做法似乎有違央行3號文指令。


對此,冰鑒科技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認為,無法直接在宣傳頁面明示利率,可能不是整改意愿強不強的問題,而是在現實技術層面能否做到的問題。他直言,螞蟻和微眾因為掌握了客戶的大量信息,可以提前授信定價,這個對其他貸款機構很難做到。


“從業(yè)務邏輯上,貸款平臺一般是基于風險定價,不同客戶群體利率不一樣,獲得貸款額度前,客戶是無法知道真實利率的。因此,貸前明示利率區(qū)間,獲得額度后明示貸款年利率(IRR),比較合規(guī)?!蓖踉姀姼嬖V界面新聞記者。


不過,央行3號文并未明確最遲整改時間。王詩強表示,目前是要求各機構盡快整改,不能拖太久,否則央行可能會進行窗口指導。


二、部分機構已下調利率至24%以內,海爾消金則仍緊貼36%


褪去“最低利率”的外衣,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實際利率到底是多少?


事實上,部分機構已將產品借貸利率下調至24%以內。除平安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外,還有興業(yè)消費金融,該公司旗下兩款線上新產品利率也在20%以內。


此外,針對部分尚未展示利率區(qū)間的消金app,界面新聞記者親測發(fā)現,招聯金融好期貸年化利率為18.0675%,日利率0.0495%;華融消費金融貸款年化利率19.44%。


不過,仍有部分持牌機構仍緊貼36%放貸。界面新聞記者親測發(fā)現,海爾消費金融旗下現金貸產品針對部分用戶的綜合年化利率高達35.02%,逼近36%的紅線。


值得注意的是,除利息外,借款人還需支付高達3%的貸款手續(xù)費。由于貸款手續(xù)費一般為放款當日予以扣除,不少業(yè)內人士認為,該費用有變相砍頭息的嫌疑。


近期的司法判例中,便有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因收取貸款手續(xù)費被法院認定為變相利息而未被予以支持。裁判文書網顯示,在興業(yè)消費金融與一位借款人的司法訴訟中,二審法院判定,對于服務費,雖然貸款申請表及消費貸款核準確認書均有約定興業(yè)消費金融可收取服務費,且服務費的金額為2500元(貸款本金的5%),但興業(yè)消費金融并不能明確其具體服務的項目,究其實質應認定為變相的利息,不應當得到支持,應予扣除。


為堵住貸款平臺違規(guī)收取砍頭息的漏洞,央行3號文明確規(guī)定了貸款年化利率的計算標準,即貸款年化利率應以對借款人收取的所有貸款成本與其實際占用的貸款本金的比例計算,并折算為年化形式。


其中,貸款成本應包括利息及與貸款直接相關的各類費用。貸款本金應在貸款合同或其他債權憑證中載明。若采用分期償還本金方式,則應以每期還款后剩余本金計算實際占用的貸款本金。此外,3號文還明確規(guī)定貸款利率應以IRR(內部收益率)為計算口徑,而非APR(名義年化利率)。


王詩強表示,若APR36%,相當于IRR60.96%,因此,若保持貸款年利率36%不變,名義年化利率改為內部收益率的計息方式,部分貸款機構收入將會腰斬。


盡管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不受民間借貸新規(guī)4倍LPR上限的約束,但在目前的司法判例中,多數法院仍以24%為紅線進行判決。而隨著平臺利率公開化且展示口徑的逐漸統一,持牌消費金融對優(yōu)質客戶的爭奪也將日趨激烈。


王詩強也認為,未來利率高低成為借款人是否選擇的關鍵因素。“對于優(yōu)質借款客戶,可選擇余地貸款渠道特別多,不同平臺貸款便利性差距較小,低利率甚至成為其選擇某家貸款機構貸款的唯一因素。長此以往,高利率貸款平臺將會流失大量優(yōu)質客戶,留下信用資質較差客戶,發(fā)放的貸款也會因為逾期率太高,導致無法覆蓋運營成本,從而被市場淘汰。這也是目前一些平臺被迫退出或者生存艱難的主要原因。為了留住優(yōu)質客戶,貸款機構必須及時調整貸款利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