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某高校大學生小鄭因欠債上百萬無力還款,最終選擇了跳樓輕生。經記者調查,小鄭家境普通,也沒有固定工作收入。扼腕之余,人們不禁要問,一個尚無固 定收入來源的在校大學生是如何借到這么多錢的?“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真的安枕無憂嗎?校園貸款是否存在違法行為呢?

實為校園信用卡的延續(xù)

近年來,網絡借貸平臺迅速崛起,并且以“快速便捷、零門檻、無抵押”等特點在高校學生中宣傳,號稱為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消費、旅游等提供各類資金。不過,一些亂象也隨之出現,“大學生貸款3萬利滾利變?yōu)?0萬”、“吉林高校學生遭遇高利貸”、“放貸人強搶學生筆記本電腦抵債”等事件,時常進入人們視野。

實際上,現在洶涌的校園小額貸款,不過是多年前被叫停的校園信用卡的延續(xù)。那時候,各大銀行濫發(fā)信用卡,也看上了學生這個群體,最終被叫停。校園貸款看似方便快捷,無抵押,分期還款壓力小,有的網貸平臺甚至宣傳校園貸款不收利息,這似乎是給了大學生群體極大的優(yōu)惠。 據記者統(tǒng)計,針對大學生的網貸平臺已經有百余家了,許多知名品牌也開展了這項業(yè)務。大學生沒有什么信用資本,也缺乏可靠的收入來源,屬于借貸的高風險群體,但大學生看似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卻又緊密地依附于學校與家庭,“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除非是真的學籍也不要了,不想畢業(yè)了,否則人是非常好找到的。而一旦貸款公司威脅他們畢不了業(yè),或者通過學校這個渠道去鬧,這些學生便不得不就范了。在學生自己無力還款的時候,家庭就成了實際兜底者。雖然這些貸款是放給學生,但實際上學生的父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已經成為了貸款的實際還款人。

低息貸款“利滾利”違法

網貸平臺往往會以低分期利率吸引學生,有的網貸平臺甚至宣稱月息1分,但實際上這些小額貸款很多都遠超目前銀行信用卡分期利率。而且一旦逾期償還欠款,需要支付的違約金費率也相當高,且按日計算。這些違約金和利息,比借款本金還多,有些網貸平臺甚至不允許提前還款,形成事實上的高利貸。在一起案例中,當事人一開始用貸款買了一部電腦,在債務余額僅剩1280元時還款逾期,利息和違約金就以每天40元的速度增長,當事人不得不將電腦賣掉才還清欠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26條,規(guī)定了法律支持的最高民間借貸利率為年利率24%。一些網貸平臺的貸款利率遠超這個利率,顯然不被法律所保護。

此外,畸高的逾期還款違約金也是網貸平臺的重要牟利手段,合同法中規(guī)定違約金的目的首先是補償被違約方的損失,其次才是對違約方的懲罰。在校園借貸中,逾期還款給被違約方造成的損失有限,在已經收取了高額利息的情況下,再收取高額違約金有悖法律的公平原則。

不僅如此,部分網貸平臺還會收取一定比例的押金和服務費。在簽訂貸款申請時,這些費用甚至在借款時就從所借款項中扣除,導致實際借到的錢與欠條所寫金額不符。然而網貸平臺經常要求大學生按照與實際不符的金額出具欠條并計算利息,在逾期不能還款的情況下,將利息也一并寫入欠條,實現利滾利。

我國合同法第200條規(guī)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的,應當按照實際借款數額返還借款并計算利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中明確,利滾利后支付的總借款額,也不得超過在最初借款本金基礎上加上年利率24%的利息,即不得以利滾利的手段變相進行高利貸。

缺乏審查導致騙貸風險

在引發(fā)學生跳樓的這起案件中,根據小鄭發(fā)給同學的信息得知,通過網絡上的在校生信用貸款平臺,小鄭不但自己貸款,還以同學的名義貸了數十萬元,甚至有一部分當事學生對貸款的事情毫不知情,直到催債公司找上門來,才知道自己已經身負巨額債務。

大多校園網貸平臺對學生貸款的手續(xù)要求十分簡單,只需要身份證和學生證復印件并填寫相應個人學籍信息就可以快速拿到錢,大部分手續(xù)甚至完全在線上操作,部分網貸平臺需要上傳一段本人手持證件聲明貸款的視頻即可。一名學生在被人冒名貸款后詢問自己并未拍過聲明貸款的視頻,也沒有簽過字,為何網貸平臺會發(fā)放貸款,得到的答復是“視頻中的學生與你長相接近”。由此可見,校園貸款中幾乎沒有對借款人的身份進行核實,這就容易產生騙貸風險。同時,一些學生的個人信息被冒用,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背負巨額債務,對受害的學生和家長而言都是一場無妄之災。此外,一些不法分子還利用校園高利貸騙取學生的財物、保證金,或利用學生的個人信息進行電話詐騙、騙領信用卡等。

催債公司威脅恐嚇涉嫌侵權

比起催還信用卡的銀行而言,各種網貸公司手段“狠辣”,在學生無法按期還款的情況下,雇傭催債公司去索要欠款,不少催債公司去學校鬧事,威脅學生家長,甚至采取打恐嚇電話、暴力、拘禁、跟蹤等違法犯罪手段進行討債,攪得學生不得安生。

如果有證據證明催債公司存在電話騷擾、侮辱、恐嚇、暴力等行為,則該催債公司已經構成民事侵權,嚴重的還有可能構成刑事犯罪,受到刑事追究。

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也規(guī)定,有多次發(fā)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以及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等行為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校園貸款看中超前消費和創(chuàng)業(yè)需求

走進很多大學校園,大大小小網貸平臺的廣告宣傳單隨處可見,上面清一色地寫著“零門檻”、“無抵押”、“最高5萬額度”這些比較誘人的字眼,還留有可以咨詢的手機號碼或QQ號碼。這些網貸平臺看中的是尚不成熟的大學生對資金的需求:其一,滿足旺盛的消費需求,大學生尤其熱愛電子產品,追求時髦等,他們也許不能一下子把一部蘋果手機的錢給結清,但是每個月用自己的生活費還款問題不大;其二,滿足創(chuàng)業(yè)需求,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是非常熱門的事情,有的公司就號稱是要支持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響應相關政策和潮流。在校園里,不少大學生因為父母提供的生活費有限,不可能從銀行貸款,這些校園貸款對于剛剛實現獨立生活,還沒有形成成熟消費觀念的大學生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誘惑。

借貸細查合同消費量力而行

加強市場監(jiān)管和打擊力度,固然是治理校園貸款亂象的有效手段,但作為大學生本身也要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量力而行。在面對校園貸款時,要仔細審查合同,注意網貸公司是否正規(guī),貸款合同中是否有過高的利息和違約金約定等問題。在到期無法還款發(fā)生催債的情況下,不要聽從網貸公司的指令連本帶息出具新的欠條,導致利滾利情況的發(fā)生。如果對方動用催債公司違法逼債,及時保存證據,依法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