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一個34 歲的主婦因不堪債主催討,從高層公寓中將3個孩子推下去,自己再縱身躍出。許多家庭因積蓄耗盡而破裂,犯罪和賣淫現象劇增,人們哀嘆說,韓國已經淪為一個“破產社會”。

歷史總是具有相似性和重復性。今年校園貸大量的負面新聞中,也有類似的案例。天價逾期費、學生跳樓、暴力催收、裸條事件,所有惡的因素聚集爆發(fā)后,行業(yè)在監(jiān)管的厲聲呵斥中,陷入了洗牌清場的局面。

陳新不無擔心地發(fā)現,行業(yè)中,過度消費的征兆已開始隱隱出現。

王峰杰的一個朋友,通過分期消費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每月需要還款500多元。有一個月實在沒錢,造成逾期,后來只好到別的平臺再借,拆東墻補西墻,如今利息越滾越大,“他已經根本無力償還了”,王峰杰說,這樣的人,并不在少數。

陳新計算了一下,如果一家平臺的壞賬率是20%,再剔除獲客、運營成本,利息恐怕要到40%,才能收支平衡。因此,大部分消費金融平臺并不盈利。

“為了維持收支平衡,只有一種方式,吸引更多的用戶來貸款、還利息,或者從VC融資,以彌補資金的漏洞,然而這個漏洞會越來越大,最終都會崩盤”,陳新認為,這在某種程度上,和龐氏騙局類似。

人人操盤的CEO顧崇倫認為,在某些領域中,消費金融極難成功,比如說相對泛人群,泛地域,場景可控性較差,借貸利率較高的一些藍領消費貸。

類似群體和類似場景的風控,都太難。

“這一類創(chuàng)業(yè)項目的過熱、泡沫化和極速規(guī)模擴張,總會有人成為最終的接盤俠,總會有人受傷,但最終受益的,就是這個過程中套現的創(chuàng)始人和投資人”,顧崇倫稱。

就像一個“擊鼓傳花”的游戲,只要最后一個兜底者不是我。

3、風控命門

“消費金融不是沒有機會,而是需要將風控的命門把握好”,投資人張博稱。

用戶經??梢钥吹?,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廣告,“在線申請,3分鐘放貸”、“秒批”等廣告語,都在強調急速放款。申請人僅需提交姓名、身份證號碼,以及一張本人儲蓄卡的信息,就能快速獲得消費或者現金貸款。

捷越聯合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風控官王曉婷,對于“急速”的概念,并不感冒。“線上的大數據、征信都是BAT和京東的陣地,一般產品缺乏數據積累,精度不夠,很難競爭得過”,王曉婷曾經反復論證,目前來看,對于“零征信”人群來說,只靠線上風控,遠遠不夠。

這幾年,淘寶和京東兩大電商巨頭,憑借“花唄”和“白條”業(yè)務,在互聯網消費金融領域“領跑”,其風控核心就是用戶多年積累的線上消費數據。

而對于一般的公司,線上數據積累不夠,風控模型是否有效,還需要一個經濟周期的驗證。

因此,王曉婷提出,風控需要“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目前,捷越聯合有線下借款端203家,截至11月,累計放貸總額近210億。“我們會和在銀行申請信用卡一樣,對借貸者進行面審。”王曉婷舉例稱,一位借貸者介紹自己是開飯館的,但當問到一些諸如原材料如何采購,門店租金多少的問題時,卻支支吾吾,答不上來,或者身上沒有一點油煙味,這就存在欺詐的可能性。

其后,貸款進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線上風控模型打分。這其中會有一些基礎的維度,例如,年齡、性別、工作年限、收入水平、家庭情況等?!白詈蠖耍€有一步后臺人工審核”,王曉婷曾反復測試,到底最后一步的人工審核需不需要。

捷越聯合后臺審核人員,一度從120人降至60人,但現在又慢慢回升到80人,王曉婷說,“現階段來說,人工審核在風控中的作用,還不可或缺。”“如果一個自稱月收入十萬的人,給他打電話的時候,他說在擠公交車,吃飯的時候都去一些路邊攤,這都可能存在問題”,而這些信息,往往很難放入風控模型中進行評分,“這些看似毫不重要的信息,卻最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真實狀態(tài),這就是來自人的直覺”。

王曉婷也認為,短期內機器學習和判斷,還無法獲得人的這種微妙“直覺”。正因為如此,從門店初篩到放款,捷越聯合的通過率僅有23%,平均審核時間需要7小時。

“我們認為,農村金融的風控模型,不可能只靠線上”,農分期CEO周建稱,農民群體在銀行、網絡的數據都很少,對于這種“零征信”群體,線下風控尤其重要。

農分期的風控模型,也極重,他們會派員工去農戶家中盡調,了解人口、婚姻狀況外,還會財務信息和土地規(guī)模,來計算他們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愿。比如,按照借貸者承包土地的面積,計算出他這一年的收入,再決定放款的額度。

王曉婷稱,金融還是要回歸本質,風控永遠是金融的核心。

盡管如此,還是有太多的人嗜利如命,忘卻了金融的本質。“歷史總是具有重復性,我們看到那么多的教訓和例子,人看到利益的時候,還是忽視規(guī)律,迷失本心”,陳新稱,行業(yè)的現狀是,走得太快,太冒進。

韓國的信用卡危機,最終是政府兜底告終。

2003 年,當它們的信用卡部門瀕臨破產時,政府別無選擇,只得介入,通過免除個人債務來防止社會動蕩。

韓國最后挺過了難關,但也留下累累傷痕。一段時間內,失業(yè)率和個人破產率居高不下,信用卡公司提高了發(fā)卡門檻,消費支出則出現短時間暴跌。

這也一度改變了韓國人的消費習慣,1998 年,韓國家庭儲蓄率為25%,2007 年降至2.5%。

一旦放開的欲望,再想回歸初心,恐怕太難。就像經歷過繁華,就很難歸于平淡一樣。

韓國有政府兜底,在中國,誰會為這場金錢游戲埋單?(虎嗅網)